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离退休干部局

当前位置:首页>乐享银龄

姥爷的情怀

编者按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个家庭一百多年跌宕的经历,可以管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沧桑风云和巨大变迁。原中央纪委驻财政部纪检组组长、财政部党组成员刘建华以父母刘奇光、宫锡善夫妇的经历为主线,编著《记忆——百岁老人刘奇光回忆录》一书,记录一个普通之家百年五代家庭简史,通过丰富详实的资料,生动感人的故事为我们展现刘奇光夫妇等革命前辈经历曲折坎坷而又初心不改,朴实厚重而又光辉灿烂的人生。现登载其中部分文章,以飨读者。

 

我的姥爷宫振祥,1897年1月31日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1945年后改为乳山县)诸往镇口子村。他高高的个子,修长的身材,长须髯髯,颇有风度。他活了97岁,是个长寿老人。  

宫振祥

 

姥爷年轻时是个贫苦的雇农。由于缺乏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他只能长年给地主打工。也因为贫穷,姥爷三十来岁才娶妻生子。姥爷特别勤劳肯吃苦,特别节俭善积累。经过多年的努力,姥爷陆续购买了十几亩土地。从此摆脱了当长工的历史,成为自家土地的主人。1946年胶东土地改革时,姥爷家的阶级成分被定为中农。

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后,对中国农村地区的人以占有生产资料也就是土地的多寡划分阶级成分。没有土地,仅有极少量生活生产资料,完全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是雇农;没有或仅有少量土地,主要靠租种地主富农的土地为生的是贫农;有一定量的土地,全部自己耕种,靠土地出产能够基本或者完全维持家庭生存的是中农,仍需租种少量土地的为下中农,偶有出租的为上中农;有相当数量的土地,主要靠雇工耕种或出租,但自己及家人仍需要参加劳动的是富农;有大量土地,全部出租或完全靠雇工耕种,自己不参加耕种的是地主。当时的基本政策是,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中农,警惕富农,斗争地主,严厉打击恶霸地主。

姥爷性情温和,慈祥沉稳,话语不多,从不高声大嗓,但自律自爱自重,自有他的威严,很受儿孙们的尊敬和爱戴。他一直到90多岁都能生活自理,尽量不给儿孙增添负担。

1985年10月17日于北京女儿家中

 

姥爷生活特别有规律,早起早睡,按时吃饭。到了晚年,他的饭量特别小,早餐一碗牛奶,一个鸡蛋,一块点心;午餐只吃一小碗面条,或一小碗米饭,或三四个饺子;晚餐一碗粥。他一天三顿都喝白酒,也不多喝,一次一小杯。

1986年10月2日于北京市府大楼门前

 

姥爷与舅舅一家生活在一起。他对生活的态度平淡而超然,吃穿简单即可,生活恬淡宁静,却乐在其中。舅舅在北京市少年犯管教所工作。该单位远离市区,工作单位和职工宿舍在一起。真可谓世外桃源。我家住的地方则车水马龙,十分喧闹。姥爷到我家住时特别喜欢看公共汽车。当时我家是10路公共汽车的中转站,白天有许多汽车在这里停靠、周转。每逢这时,姥爷就默默地坐在一边,拿着烟袋锅吸着烟,饶有兴趣地看着汽车进港、出港,乐此不疲。姥爷保持着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晚上从不看电视,到八点就睡觉了。不管房间里有多喧闹,他准时上床,很快入睡。第二天一大早,他悄悄起床,不打扰任何人,静默得像没有他的存在。

姥爷情绪特别稳定,从不大喜大悲。1980年,与他相伴一生的姥姥去世了,我们都难过地哭了。他本应是最悲痛最需要劝慰的人,却反过来劝我们,“别哭了,哭也哭不回来了”。面对悲伤痛苦,他表现出超常的通透和智慧。难怪他长寿!

姥姥一生是英雄模范,叱咤风云,出县城、走青岛、上省城、进北京,见过多少大世面。姥爷站在姥姥的光环后面,做他的普通农民,过他的恬淡日子,不疾不徐。要知道山东是孔子的故里,是封建礼教浸染登峰造极的地方。在封建社会,妇女没有任何地位,只能从父、从夫、从子,围着锅台转。姥姥却横空出世,离经叛道。她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在村里、县里干得风生水起,忙得顾不上家,还把家里的鸡、鸡蛋、粮食、衣服拿出去支援抗日。有危险时,姥姥根本不顾家,甚至把危险带回家。一次姥爷被日本鬼子抓去喂马,趁日本鬼子不备才悄悄逃回家。姥爷一边挑起家庭的重担,一边还要收拾姥姥留下的烂摊子,不可能从没怨言。但是,没有姥爷的默许,姥姥能干得那么没有后顾之忧,那么奋不顾身吗?

姥姥挨姥爷打还积极投身革命工作,成为姥姥模范事迹的一部分。姥姥是哪有危险都挺身而出,谁有困难都伸手帮忙,偏偏顾不上自己这个家。姥爷作为一个男人,经常上山下地忙了一天,回家清锅冷灶,心里有怒火也很自然。怒火积攒多了,发泄一下在所难免。其实,即使在现在的农村,打老婆也不是新鲜事。只是姥姥名气大了,她挨打就更引人注目。

到了晚年,特别是姥姥去世之后,姥爷经常絮絮叨叨给孙子孙女讲述姥姥当年的英雄模范事迹。他告诉孙女宫琪:“你奶奶对八路军一心一意。八路军一来,你奶奶什么都给。送吃的给穿的,家里本来就不富裕,给完了家里就什么都没有了。她说,没有国家哪还有小家。鬼子天天来糟蹋咱们,国家没有了,小家就没有了。”他一定是在思念与他相伴了一生的妻子,一定是越来越理解姥姥的种种不易,一定是为有姥姥这样的妻子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他是有福之人。姥爷一生只养育了一儿一女,都走出家乡的大山,在首都北京工作生活。1975年姥爷姥姥年老了,干不动农活了,就一起来北京,与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尽管舅舅一家生活不宽裕,但不用日晒雨淋,不用挑水拾柴,不用搂草拉风箱,出门有车坐,不用爬山下坡,吃的穿的都能保障,不用操心。有孝顺的儿子儿媳,一日三餐,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有孝顺的孙女孙子承欢膝下。姥爷得了前列腺肥大症,在北京医院当护士长的大孙女建萍把医生请到家里给他做手术。他还时常到女儿女婿家小住,增添生活的乐趣。姥爷到晚年基本无大病,去世前没遭什么罪,算是无疾而终。这是人生的大境界,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此福报的。古语云,仁者寿。姥爷就是明证。

1985年10月17日于北京

宫锡善、宫振祥、刘奇光

 

1986年10月2日于北京市府大楼门前

 

1991年于北京

宫锡超、宫振祥、刘爱香

 

姥爷虽然不是共产党员,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人生,但他以一个男人的胸怀和坚忍承受了生活的种种艰辛甚至危险。凭着他的勤劳和节俭,把当长工的苦日子过成了自给自足的中农。在姥姥奋不顾身为革命奔波时,他担起了保护家庭保护孩子的责任。家里出了3个共产党员,两个进了北京,当了国家干部。这难道没有姥爷的贡献吗?军功章有姥姥一半,也肯定有姥爷一半!

这就是姥爷的情怀!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  2019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