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离退休干部局

当前位置:首页>乐享银龄

我眼中的共和国财政

1954年初,我父亲从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调到中央政府财政部。同年夏天,母亲辞去上海医学院的教职,抱着我从上海到了北京。30多年后,机缘巧合,我也到财政部、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工作,直至退休。就这样,两代人跟随共和国财政的脚步走了过来。有几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深。

 

父亲的皮箱

 

小时候,我不大认识父亲,因为一大家人,只有他经常不在。那时,一个小皮箱连接着“父亲”这一概念。小皮箱出现在房门口,噢,父亲要出差了;小皮箱又出现在房门口,噢,父亲回来了。每逢父亲回家,就是我的节日:给我带什么好东西了吗?糖?蝴蝶结?书?

直到我在财政部门工作后,从各地老财政的话语中,才得以领悟到当年父亲的去向。五十年代,共和国百废待兴,党又提倡调查研究。父亲作为财政部经建司、工交司的工作人员,为建立新中国的企业财务制度,与领导和同事们全国奔波调研。曾经辽宁财政的同志告诉我,他曾接待过我父亲和同事,那次他们在辽宁住了三个月。一位上海的财政干部五十年代刚参加工作,是十几岁的小青年,曾和我父亲有过接触。他告诉我,财政部一行人在上海写材料(应该是与企业财务制度相关的),他负责在财政局和我父亲之间传递材料,每天骑车穿行在上海。

1959年“十一”,共和国第一个十周年大庆,我父亲参加了天安门观礼台上的观礼。之后很长时间,我家都珍藏着那个白底红国徽的徽章和丝带。父亲生前从没说过他为什么荣幸地成为观礼代表。如今我只能从一些蛛丝马迹中猜测。

 

父亲的叹息

 

每逢国庆,孩子最开心的是白天看从天安门广场撤下来的游行队伍(他们都是盛装呢),晚上看放礼花。那时北京绝大部分都是平房,在我们住的四合院里就可以看到广场上的礼花了。小孩子嘛,一束礼花上天,就欢呼雀跃,蹦蹦跳跳的。大人们虽然矜持些,但也是非常兴奋,之后好几天都会谈论赞叹礼花的绚丽多彩。只有我父亲叹了口气,说,“你们哪知道,那得花多少钱啊!”当时家里人都觉得不解。成年后我才慢慢理解财政人在这其中的情怀。正是俗话所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财政捉襟见肘,处处需要钱,财政人心焦啊。

 

父亲的兴奋

 

六十年代,一次父亲从上海出差回家,在饭桌上兴奋地和家人说起江南造船厂的万吨水压机。万吨水压机的事报纸上都有报道,连我这个小学生也在学校的晨会上听老师讲过了,但父亲是亲眼看到水压机,在江南造船厂的车间看水压机工作!父亲说,那么巨大的钢铁,放在水压机下锻造,“就像揉面一样”。这是父亲的原话。万吨水压机的制造成功,是我国制造业发展进程中一个里程碑似的事件

 

唐山地震后的出差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财政部派人前往现场了解情况。考虑到灾区情况,部里只去了两个人,王丙乾和我父亲。王丙乾同志当时是副部长,管预算;唐山是工业城市,我父亲是工交司的,对口。当时开了一辆面包车去,为的是可以把车当房睡在车内。出发前做了些准备,其实也就是带上大蒜和口罩。父亲这一去就是一个多月。后来听父亲讲,他们在唐山住在机场,是部队搭的帐篷,靠着部队的支持,吃饭喝水都没有问题。几十年后王丙乾同志写回忆录,有关在唐山的经历,王部长已记不清楚,他请协助写作的同志采访我父亲。可是我父亲对那一段经历也说不上什么了。因为对财政人,尤其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艰苦的生活和奋不顾身的工作,是再自然不过的,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言说的。

其实当时我20岁的大弟弟患白血病正在医院治疗,而北京因为地震,所谓医院也就是帆布帐篷。地震加重病病人,那真是我家的艰难时刻。但对父亲在这时出差,家人都没有阻拦,国家的事,自然是第一位的,我们都知道。

 

财政改革的日子

 

改革开放之后,我父亲异常繁忙,尤其是八十年代初,为财政包干、利润包干、利改税等一系列改革奔忙。曾经他们一队人马刚到上海两天,北京通知我父亲到国务院汇报工作,父亲连夜坐火车回京,向当时的总理赵紫阳同志汇报完,当天又返回上海继续工作。当年国家财政收入很大部分靠国有企业,每一步改革都会影响到国家收入盘子,每次改革都需要测算对国家收入的影响,听说当年工交司的测算数据资料要用手推车来计算。所有工作人员为改革和国家财政付出的心力,难以一一尽数。

 

朱镕基到财政部做报告

 

在推行分税制过程中,财政部与各省的谈判工作非常艰苦,甚至是朱镕基同志亲自带队。在大局已定之后,1993年11月25日,朱镕基副总理亲赴财政部看望拿下这场攻坚战的财政部工作人员,对他们的辛勤工作由衷赞赏感谢。副总理亲赴财政部视察,之前几十年不曾有过。当天召开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局机关干部会议,朱副总理在会上做报告。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聆听了朱充满个性和鼓动性的报告,见证了他嫉恶如仇的鲜明个性,对这一步改革成绩毫不掩饰的欣喜,以及对今后易出问题环节的忧虑。而这之后,如同朱镕基同志在会上的预言,中央财政从此走出困局踏上了顺畅之路。

 

   (此文在中国老年杂志社组织的“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作者:财政部离退休干部局展览路退休干部陶汪泓。)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  2020年0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