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离退休干部局

当前位置:首页>党建撷珍

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十二)

扶贫助农的关键——扶志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编者按: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引导老同志发挥自身优势,按照中组部老干部局工作要求,财政部离退休干部局组织开展了“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专题调研活动。广大老干部、老同志们结合思想实际、工作经历,说体会、谈感悟、赞成果、提建议,积极献言,发挥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油鼓劲、助力添彩。我们将陆续选刊其中的优秀作品,以飨大家。

 

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党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对收入差距缩小、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心系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坚持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同时,党中央立足新的国情实际,统揽全局,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以更为系统、更为全面和更为彻底的举措,更大的决心信心毅力去消除贫困,创造性地提出了“精准”脱贫,在扶贫开发方面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远和富有成效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的承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一个都不能少。这“一个都不能少”既包括56个民族一个不能少,也包括全体社会个体成员一个不能少。如果贫困地区长期发展不足,贫困家庭生产生活条件长久得不到改善,就无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重要任务。只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脱真贫、真脱贫”,有效解决好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彻底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后一公里”,才能突显全面小康社会成色,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全面小康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中国减贫的伟大实践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也正是中国减贫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主要原因。

党和国家决心消灭贫困,大搞扶贫攻坚,财政投入数千亿资金用以扶贫。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先后派出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1727名,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64.9万人。

财政部也选派强有力干部在云南永胜县、湖南平乡县挂职定点扶贫,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为夯实脱贫基础,扶贫工作队助力云南永胜县与北大荒集团签立订单,打造10万亩红高粱基地。推进永胜县三川镇申报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推动陕西金鹿服装厂项目落地永胜、帮助2500名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引进项目扶贫,建立光伏村级电站54座,装机11000千瓦,解决关联贫困2195户。对于那些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则采取救济式扶贫方式,由财政兜底。定点扶贫,永胜呈现出跨越式巨大发展,短短几年,成就了一个云南新永胜。

扶贫工作队,以扶贫先扶人,育人先育心,脱贫不能只靠“输血”,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扶志以自强,扶智以自立。扶志与扶智,前者是基石,后者是路径,二者互信强化。“志智双扶”才能激发贫困人口脱贫的内在动力,才能形成可持续的脱贫致富能力。

教育扶贫需要发挥知识扶贫的治本与先导作用,治贫先治愚,教育培训改变人、发展人、提高人、完善人、成就人,从根本上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扶贫,扶志是基石。人穷志不能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贵在立志。“扶志”就是通过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者摆脱“等、靠、要、怕”心理,在思想精神上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通过身边一个个“知识改变命运”鲜活事例,激发贫困者奔向美好生活的坚定志向,实现贫困者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从“要我干”向“我要干”的心理转变。

扶贫,扶智是路径。摆脱贫困需要智慧、需要能力。“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外在表现。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将扶贫与赋能结合起来,帮助和指导贫困者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能力,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力,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把一般性的劳动者培养成专门性的劳动者,实现贫困者劳动能力的升级与再造,让脱贫人口能够“站起来”,而且能够“走得远”。

永胜脱贫要发展,从孩子学生教育抓起。扶贫工作队为永胜民族中学协调5000万元建设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1379名在校学生实行困难补助,将7个山区少数民族乡镇学前教育营养餐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有效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为生活,保证种植,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以市场用工需求为切入点,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教育培训扶贫,贵在精准。准确识别,按照一定标准,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方法,找出真正需要帮扶的对象。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建立管理档案,实施过程监管、动态调整、跟踪服务,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确保帮扶对象脱贫信心、能力,稳固发展。提升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增加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对基层干部进行扶贫培训和相关业务培训,协调社会资源开展就业和务工人员培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电工、电焊、基建、养殖、护林、缝纫、厨师,各种渠道安排就业,通过辛勤劳动,增加收入。创业人明白了“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贫困户靠内动力发展起来。

教育培训精准定位,教育扶贫不同于物质帮扶、项目帮扶,重在提“志”增“智”。教育扶贫在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基础上,找准短板才能精准施策。要找到贫困者“志”与“智”的短板,把脉问诊,遵循规律,对症下药,因户施策、因人施教,循序渐进开展“志智双扶”;分清教育培训与授教者职责,不越俎代庖、大包大揽;精确管理是精准扶贫的保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2019年,共培训干部2214人次,技术人员2251人次。永胜县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38005人,鼓励适龄人员都来参加培训,实现了户均有一人有一项以上的增收技能,累计转移就业20289人,户均1.3人外出务工就业。

“富口袋”易,“富脑袋”难,精神扶贫比物质扶贫难度更大、更具挑战意义。教育扶贫是拔穷根的良方,实现的不是一时脱贫,而是彻底脱贫,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搞成形象工程。要把教育扶贫当作一项长期系统的民生工程,遵循“教育”特点与规律,体现“知识育人”特色,让“富脑袋”不断为“富口袋”发力。

精准扶贫,关键在人。扶心扶志,扶能扶智,才能治懒治愚,拔掉穷根。越是在扶贫攻坚阶段,越要充分发挥教育“志智双扶”的重要作用,使教育培训成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与智力支持的基础。

(作者:王世斌 城区一党支部委员)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  2020年08月31日